農林系:稻下乘涼夢,一稻一人生
——我系舉辦紀念袁隆平院士主題活動
2021年5月22日🏄🏿♀️🫃,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💂🏽♀️👩🏽🏫,中國工程院院士,共和國勛章獲得者,袁隆平院士逝世了🎇,舉國上下悲痛萬分,我國再次痛失了一位棟梁之材。為大力弘揚袁隆平精神,緬懷袁院士為中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的傑出貢獻,激勵學生尊重科學🦸🏽♂️、感恩時代、努力學習、報效祖國,增強學生節約糧食、愛惜糧食的意識👫🏻,在農林系黨支部的大力支持下,我系於12月1日舉辦紀念袁隆平院士之《對話袁隆平》主題活動👩🏻🍼。
圖1
侯丞誌、李佳倪、孫小麗、朱立娟老師及全體21級新生參加此次活動👉🏼,由張藝薇老師主持。
圖2
張藝薇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了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跡,並與同學們分享了袁院士為天美題校名的典故。
圖3
圖4
袁隆平院士的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,並將其推廣至全世界,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,也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,他始終將“發展雜交水稻🚠,造福世界人民”作為終其一生的夢想和追求,為我國的糧食生產和農業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👆🏼。
在2020年,袁隆平院士雖然管理事務繁多🤵🏼♀️,科研任務艱巨𓀗,但卻在百忙之中為我們天美親筆題寫了校名,我們作為學校的一員,對於能收到袁院士親筆題寫的校名感到十分驕傲🦸🏽👩👦👦,更加激勵著我們追尋大師腳步👨🏿💼,不斷努力前行。
圖5
活動的第一項👌,師生共同觀看了《袁隆平》紀錄片🤦🏻,視頻講述了袁隆平院士幾十年如一日😆,一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研究的風雨歷程🛕📣,呈現了袁院士胸懷大愛、造福人類的遠大抱負👩🏻🦳,真正的將論文寫在大地上🍱,把成果送進百姓家。
圖6
觀看完《袁隆平》紀錄片,同學們深切的學習到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、奉獻事業的崇高品德,不畏艱難、求真務實的科研作風🤐,以及服務三農🍿、富民興農的高尚情懷🤔,更加激起了同學們奮發圖強、振興祖國的精神動力。
袁隆平院士曾經說過📮,對他影響最大的人就是他的母親。袁院士生前曾給母親寫過一封非常感人的信,在這封信中,我們可以看出👭🏻,母親,在袁隆平院士的生命中,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他的赤子之心離不開家庭教育,更離不開母親的澆灌和引導♐️。
接下來,又為學生們播放了袁隆平院士為他媽媽寫的信,《媽媽,稻子熟了》。
圖7
聆聽完袁隆平院士寫給母親的信🧑🏼🦳,有些同學的眼睛濕潤了💝。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熏陶,袁隆平院士用飽含深情的語言,娓娓道來的表達對母親的思念之情,更直接的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🗣,讓學生們學會感恩,學會回報📚,擁有一顆感恩的心👨🏼💼👨🏻🦳。
袁隆平院士曾經說過:“人就像一粒種子🦵,要做一粒好種子。”圍繞著袁隆平院士的這句話,我系師生共同學習天美德育讀本《改變世界的一粒種子》,王艦同學、任宇眉同學和劉心如同學與大家分享這本書的一些片段,共同學習袁隆平事跡,弘揚袁隆平院士“技術報國⚔️、造福人民”的精神。
圖8
我們都知道,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破土、發芽📄、開花➙、結果,只有合格的、優秀的👶🏻🖲、符合生長條件的才是一粒能夠破土發芽的好種子🥍。就像袁隆平院士一樣,他是“雜交水稻”的一粒種子,經過不懈的努力🤰🏽,從一粒種子🧑🏼🍼,生根發芽最後變成一顆參天大樹,而且碩果累累🏀。這正是我們作為一名農林學子需要走的“要做一粒好種子,一生做好一件事”的成長成才之路。
經過觀看紀錄片、聆聽袁隆平院士寫給母親的一封信以及師生共讀《改變世界的一粒種子》這本書,同學和老師們感觸頗多,紛紛動筆寫下對袁隆平院士想說的話🔬。
圖9
“袁爺爺🌒👩🏫,從此碗中有米🧝🏿♀️,心中有你🏃🏻♂️➡️!”
“一粒種子,亦能成參天大樹!”
“米香彌漫,遙寄哀思🦈,長沙雖遠,吾心已至🥑!”
“我們無法抵抗浪潮🍱,但永遠記住燈塔🌵!”
一句句真實的、感人肺腑的語言,表達了農林系師生對袁隆平院士的敬仰🫵🏻、緬懷之情。
經過今天的一系列活動🐏,要讓同學們明白𓀑,作為一名農林學子,要從做一粒種子開始,可能遇到許多風雨阻礙,還要經歷漫長的生長過程,但抵禦過這些磨難🙍🏼♂️,最終便能結出豐碩的果實;作為一名農林學子🗾,要從做一粒種子開始✫,紮根於大地🖖🏿,當我們成為參天大樹時,祖國便是我們的大地,我們要像袁隆平院士一樣#️⃣,盡自己的力量去滋養祖國大地。
圖10
經過這次活動🤦♀️,同學們不僅在袁隆平院士身上學到紮根大地🚴🏿♀️、甘於奉獻的科學家精神,而且在各位同學心裏種下了知農愛農、強農興農的種子。我們會將袁隆平院士視為我們的文化導師👨🏻🔬、學習的榜樣🖖🏽,認真學習袁隆平院士不言放棄、迎難而上的堅強意誌💕,以及執著追求、勇往直前的創造精神。同時,將“一技在手🎬,四海豐收”作為培養目標🚵🏽♂️,讓我們的同學們首先成為一粒好種子,再成就更好的未來。堂堂正正做人⛹🏽,踏踏實實做事👨🏽💻👨🏿⚖️,我們必將帶著袁隆平院士的精神砥礪前行,乘風破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