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“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,是連接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橋梁🤗。”---習近平)
風和日麗,清風流蘇。為豐富黨組織文化生活👷🏼♀️,拓寬支部品牌廣度;抓好本土特色,挖掘支部品牌深度;擴大教育基地,提升支部品牌高度,農林系黨支部聯合系團總支“走新”又“走心”👩🏻💼,於5月13日,組織全系師生😼,搭上歷史的車輪🚤⛑️,共同踏上了赤峰博物館文化探秘之旅。
赤峰博物館陳設以歷史脈絡為主線、精品文物為脊梁、景觀復原為亮點〽️🚣🏿♂️,再現了赤峰歷史的輝煌。此次活動的“講解員”為王雷老師,同步,李佳倪老師為農林系師生開啟了“雲觀展”🌇☞,帶領師生們在方寸間一覽千年。
圖1
圖2
以史為鑒,可知興替👱🏻。一件件泛著歲月光澤的器物🧑🏻🦯,一片片泥跡斑斑的瓦礫,一段段老舊寶貴的文字,無聲地講述著這座城市自強不息的崢嶸歲月,展望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。
以物知史,以史鑄魂。歷史隨鏡頭溫柔延展𓀋,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紅山文化標誌性器物“玉龍”🦹🏿♂️,赤峰市也因此被譽為“中華玉龍之鄉”🕴🏻,隨著王雷老師的講解,這份蘊藏著中華文明的“密碼”,使師生們明晰我們不僅是龍的傳人🙎🏼♀️,更是“龍文化”的傳承者🍼。
圖3
圖4
拂去歷史的灰塵🧑🍳,伴著搖曳的光與影👳🏼♂️,師生們仿佛看到了早在幾千年前赤峰先人們團土造物,幾百年前他們的絲紡織品繡像傳神🫱🏽,撲面而來的歷史沉澱後的古樸感3️⃣,使師生們折服於他們精湛的製作工藝,無不感嘆著赤峰先人們的聰明與智慧,一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心中油然而生👱🏿♂️。
圖5
圖6
圖7
圖8
圖9
悠久的歷史脈絡追溯到了契丹王朝,在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了蒙、滿🪳、回、女真👩🏽🏫、契丹等30多個民族🕶,雄辯地說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便是共同體🪦,時刻以多元和包容的姿態擁抱時代。來自巴林左旗的武東旭同學,懷著敬畏之心和自豪之感,特地探訪了遼上京博物館,再一次觸及了歷史文化的溫度。
圖10
圖11
圖12
圖13
方寸之間👺,薪火相傳。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,實踐是最好的試金石。從粗糙的石器到逐漸打磨光滑的器具📇,雖斑斑駁駁,卻無不印證著歷史長河中人類文明的進步與升華😤,師生們感悟到古人在農耕路上🤟🏿,不斷凝結成晶,光興如燭🤴🏻,雖穿越百年🧑🏿⚖️,但歷久彌新🍺,鼓舞著作為新農人的師生們更要接力探索,勇當開路先鋒。
圖14
圖15
圖16
圖17
圖18
圖19
天空寧靜,草木欣然🧛🏿♂️。傳承文化血脈,不能僅僅是書中泛黃的記憶,家鄉櫛風沐雨的歷史值得銘記,篳路藍縷的未來還需新時代青年共同譜寫。此次活動在師生們內心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,播下了熱愛家鄉的種子💇♂️,強化了黨員守正創新的開拓意識🪬,強有力地堅定了文化自信,深度理解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涵👩🏼🎤,有效的增強了民族自豪感🥖。今後🙆🏽♀️,農林系將繼續從本土深厚的文化積澱中汲取養分,立足赤峰,深耕崗位,拓展校內外資源的內涵與外延🟰,涵養紅色家國情懷,多角度聯動固本強基,鼓勵師生將“青春紅”點亮在家鄉的土地上🕳。
圖20
圖21
圖22
供稿:農林系
撰稿🙆🏻♂️🍇:李佳倪